【精品】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一、集体讨论,现场体验
1.幼儿讨论小熊排队的方法。
师:那小朋友们帮帮小熊,小熊应该怎么排队才能又快又好地买到西瓜汁呢?
2.组织孩子讨论:要排队,不能抢不能挤,还可以在冷饮店前贴上提示线。
3.幼儿体验排队买西瓜汁。
师: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小熊,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牛,看看你们能顺利买到西瓜汁吗?(给幼儿带上动物头饰)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能按顺序排队,不推也不挤,所以都买到了,排排队可真好啊!
二、联系生活,感知意义
1.师:在幼儿园里还有做哪些事情时要排队呢?(请幼儿讨论,并用PPT补充)
2.师:我们不但在幼儿园里的很多时候要排队,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也要排队呢?(请幼儿讨论,并用PPT补充)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和小朋友一起喝水、上厕所、走楼梯、玩滑梯时要排队;和爸爸妈妈坐公共汽车、火车时、付钱要排队,这样啊会很安全,其实还有很地方也需要排队,需要排队时请小朋友一定不要忘记,那样别人就会更加喜欢你。排排队可真好,排队可以得到好吃的,好玩儿的,还可以得到别人夸奖! smtxjs.com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的小熊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教会了他要好好排队,还有如何排队的方法。他按照小朋友们说的方法,买好了好多好喝的.西瓜汁,现在我们就回教室去品尝美味的西瓜汁吧!
附故事:
天真热啊,于是小熊上街去买他最爱喝的西瓜汁。不一会儿,冷饮店就到了,可是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牛。小熊心想:这么长的队伍,要多久才能买到西瓜汁啊,太阳又这么大,我都要晒化了!于是,小熊拼命地往前挤,队伍都被挤散了。这时,小熊挤到了最前面,一不小心,碰到了装着满满西瓜汁的大桶。“哗啦”,所有的西瓜汁都倒翻了。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牛生气地说:“小熊,都怪你,你不好好排队,现在大家都喝不到西瓜汁了!”小熊羞愧地低下了头。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能主动、快乐地向同伴及幼儿园内熟悉的人问好,知道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2、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学说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尝试运用体态语言辅助礼貌用语的表达。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 ……此处隐藏1822个字……同伴的关注也很少;对成人情感过于依恋;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等。基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各种行为及情感特征,我设计了社会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旨在通过此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与好朋友合作游戏的快乐、好朋友不见后的焦急、再次见到好朋友后喜悦的情感;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引导幼儿乐意结识新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体验与同伴共处的乐趣。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知道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装备
1.不同颜色的布若干块,各色布条各四个。
2.用布条在小椅子上系成蝴蝶结,有相同颜色蝴蝶结的小椅子两两绑在一起。
3.幼儿的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蝴蝶结(两个幼儿蝴蝶结的颜色相同,但分别系于腕上和手臂上)。
4.地上贴红色圆圈一个。
5.大棒棒糖几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两两拉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下来,简单认识自己的朋友。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幼:我的好朋友是×××。
评析: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规则意识尚处于刚刚建立的阶段,因此将小椅子上系上蝴蝶结,既能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快速找到自己的小椅子,且便于游戏过程中幼儿分组和交换角色时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根据小班幼儿活动游戏化、情境化的特点,给两两幼儿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色彩鲜艳的蝴蝶结,让“小蝴蝶”两两找到朋友,便于幼儿间结伴游戏和游戏时角色的区分。而在准备“蝴蝶结”时,注意选择色彩艳丽的布,让每一对幼儿的蝴蝶结的颜色与其他的区别较明显,使幼儿易于寻找朋友。
2.师用彩色布蒙住脸作“躲猫猫”游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带领幼儿第一次玩“躲猫猫”。
师:“躲猫猫”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想不想玩?
幼:想。
师:请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布,盖在头上,到圈里来躲躲好;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孩子先蒙住自己的眼睛,等好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自编歌曲“我和好朋友,来玩躲猫猫,我的朋友快躲好,一会儿我们就来找,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了”,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拥抱朋友,表达喜悦的心情。
(2)引导幼儿交换角色,再次玩“躲猫猫”的游戏。
师:找到朋友是不是很开心?
幼:是。
师:想不想再玩儿一次?
幼:想。
师:这次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小朋友到圈里来躲猫猫;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孩子蒙住自己的眼睛,等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这时,另外一位老师用棒棒糖吸引走“躲猫猫”中的一个孩子。
评析:抓住幼儿爱玩“躲猫猫”游戏的兴趣点,让一对好朋友轮流扮演躲猫猫的人和寻找的人,并交换角色再次游戏,趁幼儿投入地进行游戏时,让另一位老师悄悄带走一名幼儿,为幼儿体验朋友不见后的焦急情绪做准备。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与朋友一起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这时×××发现自己的朋友××不见了,急得哭起来。
3.引导幼儿猜测和寻找××小朋友。
师:“××不见了,他可能去哪了?”
幼1:被他妈妈接走了。
师假装打电活验证,没被妈妈接走。
幼2:到小×班了吧。
师进行验证,也没有。
幼3:被坏人带走了。
师:呀,真的被坏人带走了可怎么办呀?他的爸爸妈妈肯定要急死了!你们是不是也很着急呀?
幼:嗯,是的。
师:我们怎么做才能找到他呢?
幼:打电话,请110的'叔叔帮忙。
师:嗯,这是个好办法。
师假装拨打110报警,请警察叔叔帮忙寻找。
师:也许刚才他躲到其他什么地方了,我们自己也来找找吧!
带领幼儿一起到××可能会去的地方去寻找,呼喊。
另外的那位老师将孩子带来。带领幼儿询问:“××,你去哪儿了?我们大家都急死了!都很担心你,你的好朋友都急得哭了!”
教育幼儿:以后可不能随便离开大家,更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
评析:在引导幼儿猜测“朋友可能去哪儿了?”“不见了,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将幼儿着急、担忧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尝试寻找的多种方法,将幼儿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提升。当朋友失而复现时,使幼儿能更强烈地体验到再次见到朋友后的的喜悦之情,适时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不认识的人走”,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
4.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乐意与新朋友一起玩。
师:“××回来了,我们来庆祝一下吧,去找个和你蝴蝶结颜色不一样的新朋友一起玩游戏吧。”
幼儿两两边唱《找朋友》边游戏。
评析:用幼儿熟悉且乐玩的游戏《找朋友》,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找新朋友玩游戏,从而将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也使整个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