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 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 ……此处隐藏11822个字……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3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行颜色的分类并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一步感知数量,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