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1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习三拍子的`不同节奏型,培养节奏感。
2、使幼儿能用节奏乐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三角铁、小铃、木鱼、沙球、2、节奏卡: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停乐曲《春天》,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特点。
2、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请个别幼儿先拍出几种不同的四三拍节奏型。
3、出示三张节奏卡,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1)三角铁节奏
(2)木鱼节奏
(3)小铃节奏
4、分声部让幼儿徒手练习,分组练习四种乐器的节奏型。
5、每组请一位幼儿领奏,全班幼儿持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合奏数遍。
6、师指出不足之处,继续练习。
7、放录音,幼儿伴随音乐合奏。
8、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风格,理解乐曲表达的巡逻兵神气的形象。
2、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三种不同的节奏。
3、学习看图谱演奏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播放器、演奏图谱PPT、乐器(三角铁、响板、钹)、乐器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以扮演巡逻兵角色律动进场
引导幼儿说说学巡逻兵踏步的感受,初步理解乐曲表达的巡逻兵神气的形象。
(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音乐
1、在这张图谱里,你发现了什么?(士兵的颜色、大小等不同)
2、反复记号代表了什么意思?(知道记号内的图谱要重复演奏一次)
3、图谱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表示停止演奏,手要收住)
4、图谱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画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准备动作)
(三)听音乐看图谱用多种方式练习节奏
1、幼儿听音乐自主选择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
2、提示幼儿想想军鼓部分的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
3、听音乐用拍打椅子的方式表现巡逻兵整齐的脚步声。
(四)持乐器为乐曲伴奏
1、出示小乐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怎样为乐曲伴奏
(1)引导幼儿发现乐曲
①用三角铁演奏,乐曲
②用三角铁和响板一起演奏,乐曲
③用三种乐器一起演奏。
(2)提醒幼儿三角铁要连续演奏三段音乐,响板演奏第二段和第三段,钹只要演奏最后一段。
2、幼儿持乐器跟随音乐演奏乐曲
3、幼儿交换乐器,完整听音乐看指挥演奏乐曲
教师小结幼儿演奏情况
(五)听音乐再次扮演神气的巡逻兵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由课题组李红老师执教的这节《巡逻兵进行曲》,在听音乐再次扮演神气的巡逻兵结束活动,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知识性较强,对于二期课改对音乐教学提出的淡化知识点的要求来看,好像是相背的`,但是淡化知识点不等于不要,要把握好知识性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度,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怎样来教,旧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但新的理念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教研组对本课时作以下教学预设。
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学生听进行曲进教室,为欣赏作铺垫。基础部分请学生看谱视唱,并复习已经学过的反复记号,为下一步新授反复记号教学作了热身。D。C的意思是从头反复,D。S的意思是从$记号处反复至fine结束,可以结合原来学过的反复跳跃记号使用。针对D。C与D。S的教学,教师在讲解了两种反复记号的不同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喜爱的动画人物来代表音乐语汇,请幼儿来说一说演唱顺序,随后在练声曲中请幼儿加以运用,把复杂的乐句变得简短。这样层层递进,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解说的生动有趣,幼儿也能很快将复杂的D。C与D。S区别清楚并加以运用。
在主教材《巡逻兵进行曲》第一主题的听赏过程中穿插了管乐器认识与音色的听赏。教师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猜的过程中展示实物,幼儿为了看到平时只有在电视或书本上看到的乐器而学习气氛高涨,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第二主题的听赏中,教师设计了要求:"说说这首进行曲在描绘怎样一个场景。可以请幼儿边听边模仿一下。"让幼儿有目的地听,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聆听习惯地有效方法,通过听来感受乐曲节奏、乐器音色、曲调所包含的感情等等,并经由教师介绍来了解乐曲的创作知识。在第二主题的听赏中穿插了打击乐器的认识,并模仿打击小军鼓的节奏,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为下一步的完整听赏作铺垫。完整复听乐曲时,由于乐曲较长,为了避免枯燥,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模仿乐手演奏、模仿巡逻兵巡逻、模仿敲击小军鼓等活动,这种活动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幼儿的需求。
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中,3~6岁的儿童,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本课时的结束部分,安排了欣赏最著名的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带领幼儿体验维也纳金色殿堂的伟大,体验与乐队指挥互动的兴奋,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本课时的进行曲主题相呼应。
强调学习者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也就是说,对音乐的学习应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纵观本节课,从反复记号的学习,到近距离接触管乐器,再到全体参与互动,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学习,这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3教 具:多媒体设备、钢琴、练习纸等。
教学内容:
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我心依旧》。
2、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3、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 ……此处隐藏8521个字……物的局部特征来猜测小动物。四、演一演,猜测动物
1、师表演,请幼儿猜测。
师: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哦,演一演的`时候可以是动作、可以是声音,要把最明显的地方表演出来。
2、个别幼儿表演,集体猜测。
回应1:根据幼儿表演的特征进行回应。
回应2:请表演者介绍自己表演的动物并说出理由。
回应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提示幼儿十二生肖操)
3、两两结队,互相表演猜测。
师:两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你演我猜的游戏,一个小朋友演一演,另一个小朋友猜一猜。猜对了以后两人再交换。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表演。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猜测小动物。
五、延伸活动
出示阴影动物图片,请幼儿来找一找。
师:这些小动物你能找出来吗?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14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老师请来了一位大明星,大家一步一步猜猜这是谁,才出来先不要讲出来,举手示意。
大部分同学都猜出来了,一起说这是谁呀?
生:孙悟空!
师:你是从第几步,看到了什么猜出来的?
生1:从第三步,看到了他的眼睛和脸猜出来的。
生2:从第二部,看到他的猴毛还有头上的帽子猜出来的。
师:大家看到他的眼睛,毛发,头饰猜出这是孙悟空,这是正面的,我们这节课加点难度,从背面猜猜我是谁。(板书课题:猜猜我是谁)
二、 主题探索
活动一 :研究不同发型的特点。
师:同学们先来猜猜这是谁呀?
生:是老师。
师:你为什么能猜出来,从那看出来的?
生:头发是(卷)的……
师:我们通过头型、发型、头饰、衣服这几方面特点来踩出这个人是谁。我们班同学有哪些不同的发型?
生:男生是平头,女生有长发,也有短发……
师:这么多不同的发型,不同发型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样的线条? 小组内选一位同学,看看有什么样的线条。
生:(每组选一位同学,分析他的发型,观察线条的组织和线条的变化。)
师生:交流,总结几种发型的特点,演示演示线的组织。
活动二:欣赏画家的作品。
师:同学们除了有不同的发型,还有各种不同的发式,请大家欣赏明朝的和著名画家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看画的局部,画家画的发饰真么样?
生:发饰很漂亮,画得很精美。
师:他画的人物头饰细致精美,今天你还能清晰地看出当时妇女头部的装饰。不同的发型还会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欣赏不同发型,分析感悟画家如何通过人物背面表现人物内心感情)
请来看王晓明的《未来世界》,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看画。
师:马马虎虎的看,粗略的看吗?
生:认真地看,聚精会神的看。
师:我们光看背影就能知道一个人的态度,性格等。我们如何用线描的形式表现一个人的背影,发型呢?下面我们来看不同发型的线描作品,体会线条的变化。(作品欣赏)
活动三:学生作品欣赏
师:大家看这些同学们的作品,你喜欢那张,为什么,优点是什么? 生:这幅……线条流畅……,这幅线条有长短、粗细、疏密的变化……,
这幅一幅画的很精细
师:对大家有什么启示吗?
三、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从后面认真观察一位同学的头部外形,抓住发型特征,研究头发走向,用线条精细的画出来。然后我们再猜猜你画的是谁。 教师辅导要点:
1、画面中人物的大小,头部与肩部的比例。
2、各种发型特征描绘及线条的组织。
四、作品展评
1、猜猜这是谁。
2、互评:作品有什么优点、缺点,改进意见。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情景,把自己的作品贴上去;也可以试着画一张全身的人物背影线描,让大家猜猜这是谁。
推荐幼儿园音乐教案15一、活动目标:
1、掌握节奏×× ×× | ×× ×||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稳定的节拍。
2、 掌握儿歌《苹果树》,进行动作模仿和简单的角色扮演。
3、结合打击乐器,学会演奏简单的打击乐。
二、活动准备:
儿歌《苹果树》 双响筒和三角铁
三、活动过程:
(一)趣念儿歌,唤起幼儿兴趣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到“小猴爬上苹果树”时双手做小猴向上爬的样子,一直到头顶上。“所有苹果吞下肚”时两手作抱状,并伴随一声响亮的饱嗝,“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你最爱”时,用手指逐个点幼儿,最后指到哪个幼儿,就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水果,然后继续念儿歌,只不过儿歌中的水果则变成幼儿所说的水果。)
(二)让幼儿倾听儿歌,激发参与感受节奏:
1、老师念一句儿歌,幼儿用手拍一句节奏,儿歌共四句,每句的节奏都是×× ×× | ×× ×|的节奏。
2、让幼儿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而在四分音符时用拍腿来表现,也就是每句儿歌的最后一个音用拍腿来表现。
3、完整地边念边把儿歌的`节奏打出。
(三)节奏训练,互动反馈
1、教师写出××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尝试打出节奏。
2、引导幼儿找出所打节奏与刚才儿歌的联系,同时完整地把节奏打出。
3、教师可以用口型来表现儿歌的内容,而幼儿在心里念儿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节奏上。
(四)尝试用双响筒和三角铁合作演奏节奏
1、讲解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方法,让幼儿区别,并自行尝试。
2、出示节奏演奏图片,教师进行示范演奏。
3、让幼儿分组,一组使用双响筒,一组使用三角铁进行演奏,教师在一旁边念儿歌边进行指导。
4、每个组选出一个做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在前面带领自己组的小朋友完整演奏×× ×× | ×× ×|的节奏型。
(五)展示激励
1、小朋友们一起上台结合儿歌用双响筒或三角铁展示表演节奏型。
2、教师适时点拨表演、点评态度, 激励小朋友大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