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纸服装,让幼儿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用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索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在相互的分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3、多感官观察发现法: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能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纸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间的不同,动手折一折、撕一撕发现各种纸之间的差异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四、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 ……此处隐藏10943个字……《春天,你好》中的一个活动:醒来了。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冬天动物冬眠及春季天气特征的知识经验。
2.故事课件,小鱼、青蛙和小蜜蜂的头饰,幼儿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带、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动物间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激发幼儿产生主动探索小动物的好奇心,产生爱惜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并对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
五、活动内容分析:
《醒来了》这一活动是主题《春天,你好》中的第五个活动,前面的四个活动,如《春游去》、《春回大地》、《郊游》等都已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切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来了》这一活动是前几个活动的深化、升华。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不同形式的学说故事角色的对话。强化语言的学习,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及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六、活动过程实际思路:
(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本主题的前四个活动来实现的。第一个活动带幼儿去春游,主要是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气息,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进一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天气特征,自然变化的认识,在春的怀抱里,在不同的活动中,幼儿身心得到陶冶,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发芽了,小花开放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总之,幼儿的好奇心会不断增加,兴趣也越加广泛,感性经验也愈加丰富。尤其是活动开始,听着熟悉的《郊游》乐曲,做着舒展。优美的动作入场,更能自然引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开展概述活动:
1.首先以游戏引题:
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教师分别扮演小鱼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飞、叫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这种师演生猜的师生互动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接着
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醒来了,看见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样?”“它会怎么说?”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幼儿自我发现后。结合课件,师配乐讲述故事,请
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小动物在什么季节醒来了?为什么?”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鱼,小青蛙等,春天来了,它们就醒来了,从而简单了解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4.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
小蜜蜂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三)幼儿合作布置“醒来的春天”的画面:
幼儿操作卡片,讨论并思考:“春天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醒过来了?这些小动物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从对故事中小鱼、小青蛙、小蜜蜂的了解与喜爱转到对春天其他小动物的关心与喜爱上。讨论之后,请幼儿分组、合作把自己图片上的小动物送到事先设计好“美丽的春天里”,共同布置“醒来的春天”的生动画面,然后师生一同来欣赏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通过操作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得到升华,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活动延伸:
通过操作活动的评价:小动物都回到美丽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欢小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动物,喜欢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师生一同到寻找春天里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使活动目标再次通过延伸活动得到强化与落实。
这是我对《醒来了》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通过这种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了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趣味性。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本活动就较好地融入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对话等有趣形式,较好地完成了本活动的目标,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让情感教育融入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最后,把醒来的小动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儿爱动物的情感由意识变为行动,对动物的喜爱,保护之情得到很好的强化、延伸活动中,教师情感式的过度语“小动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怀抱里,它们会感激小朋友,喜爱小朋友,咱们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来的小动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
3.幼儿主动探索贯穿始终。如活动前,让幼儿到大自然中主动探索春的秘密;活动中,幼儿自主思考,主动发现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动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醒来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